核心策略: 成人高考政治重基础、重主干、重应用。选择题是得分基石,简答、辨析、论述题需掌握答题模板与核心观点。时政部分(约10-15分)需关注考前一年重大事件。
一、 考试结构与题型分析(满分150分)
题型 |
题量 |
分值 |
备注 |
单项选择题 |
40道 |
80分 (2分/题) |
基础分,必须高正确率! 覆盖所有章节,概念、人物、论断、时政。 |
辨析题 |
2道 |
20分 (10分/题) |
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 常考易混淆概念、错误观点。 |
简答题 |
3道 |
30分 (10分/题) |
分点作答,简洁明了。 考查核心理论要点。 |
论述题 |
1道 |
20分 |
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联系实际。 重点在毛中特、哲学应用。 |
二、 高频考点与经典真题汇编
模块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30%)
高频考点1: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
核心概念:
-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
意识的本质: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
规律: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
经典真题示例:
-
【选择题】 (2023年真题)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句话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可知性 B. 客观实在性 C. 运动性 D. 时空性 答案:B (高频考点,必记!)
-
【辨析题】 (2021年真题)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答案要点:
-
错误。 (判断)
-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分泌物”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把意识等同于物质,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和社会性。
-
意识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分泌物”。 (理由)
高频考点2: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
-
核心概念:
-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精髓)。
-
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
-
经典真题示例:
-
【选择题】 (2022年真题) “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的( )。 A. 发展的观点 B. 联系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答案:B (“联系”是高频词)
-
【选择题】 (2020年真题)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 A. 时间出现的先后 B. 形式的新旧 C.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 力量的强弱 答案:C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
【简答题】 (2019年真题) 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
-
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
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
关系: 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是必背简答题!)
高频考点3: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
核心概念: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唯一标准)。
-
认识的两次飞跃:感性认识 →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 → 实践。
-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
经典真题示例:
-
【选择题】 (2023年真题)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由( )决定的。 A. 真理的本性 B. 实践的特点 C.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 D. 人的认识能力 答案:C (经典表述)
-
【辨析题】 (2021年真题) 真理是客观的,所以真理是绝对的。 答案要点:
-
片面。 (判断:不完全正确)
-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的绝对性的一面。
-
但真理又是相对的,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只强调绝对性是形而上学观点。 (理由)
模块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60%,重中之重!)
高频考点4: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
-
核心概念: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
-
经典真题示例:
-
【选择题】 (2022年真题)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 A. 封建主义 B. 帝国主义 C. 官僚资本主义 D. 资本主义 答案:B (帝国主义是首要对象)
-
【选择题】 (2020年真题) 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 A. 委托加工 B. 计划订货 C. 统购包销 D. 公私合营 答案:D (公私合营是高级形式)
高频考点5: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本质、初级阶段)
-
核心概念:
-
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最大的实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
改革开放: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经典真题示例:
-
【选择题】 (2023年真题)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的提出是在(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南方谈话 C. 十二大 D. 十三大 答案:B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标志)
-
【简答题】 (2021年真题)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案要点:
-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高频考点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前绝对重点!)
-
核心概念(重中之重):
-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总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
“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
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全面从严治党: 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
经典真题示例:
-
【选择题】 (2023年真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答案:B (十九大提出,必考!)
-
【选择题】 (2022年真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 A.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 全面深化改革 D. 全面依法治国 答案:A (最核心的表述)
-
【论述题】 (2021年真题)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答案要点:
-
引言: 点明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
分点论述:
-
创新: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创新型国家。(可举科技、企业创新例子)
-
协调: 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可举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绿色: 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举环保、双碳目标)
-
开放: 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可举自贸区、进博会)
-
共享: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可举脱贫攻坚、社会保障)
-
总结: 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必须一体坚持、一体贯彻,才能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模块三:时事政治(约10-15分)
-
复习策略: 关注考前一年(2024年10月 - 2025年9月)的重大时政,特别是:
-
党的重要会议(如中央全会、两会精神)。
-
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如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等)。
-
重大科技成就、社会热点(与国家政策相关)。
-
重要纪念日、外交活动。
-
经典题型: 选择题为主。例如:
-
(2023年真题) 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A. 习近平 B. 李强 C. 赵乐际 D. 王沪宁 答案:A (领导人选举是必考)
三、 考前冲刺建议
-
回归教材与大纲: 最后阶段务必通读一遍指定教材目录和重点章节,确保知识框架清晰。
-
强化选择题训练: 每天做一套选择题(40道),限时完成,重点记忆错题涉及的知识点。真题是最佳练习材料。
-
背诵核心简答与辨析: 将本文汇总的简答题、辨析题答案要点熟记于心,掌握答题逻辑。
-
构建论述题模板: 对于论述题,学会“总-分-总”结构,观点先行,分点论述,联系实际(可简单举例),结尾升华。
-
关注时政: 考前集中记忆重大时政事件、会议名称、核心提法、领导人讲话要点。
-
调整心态,保证作息: 保持良好状态,自信应考。
祝您复习顺利,金榜题名!